zjbhbb
◎译 名 Devils on the Doorstep
◎片 名 鬼子来了
◎年 代 2000
◎产 地 中国大陆
◎类 别 剧情 / 喜剧
◎语 言 汉语普通话 / 日语 / 唐山话
◎上映日期 2000-05-12(戛纳电影节) / 2002-04-27(日本)
◎IMDb评星 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☆☆
◎IMDb评分 8.2/10 from 7,763 users
◎IMDb链接 https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245929/
◎豆瓣评星 ★★★★✦
◎豆瓣评分 9.3/10 from 577,046 users
◎豆瓣链接 https://movie.douban.com/subject/1291858/
◎片 长 139分钟 / 162分钟(戛纳电影节)
◎导 演 姜文 / Wen Jiang
◎演 员 姜文 / Wen Jiang | 饰 马大三
香川照之 / Teruyuki Kagawa | 饰 花屋小三郎
袁丁 / Ding Yuan | 饰 董汉臣
姜宏波 / Hongbo Jiang | 饰 鱼儿
丛志军 / Zhijun Cong | 饰 五舅姥爷
李丛喜 / Congxi Li | 饰 六旺
泽田谦也 / Kenya Sawada | 饰 酒冢猪吉
李海滨 / Haibin Li | 饰 我
蔡卫东 / Weidong Cai | 饰 二脖子
陈述 / Shu Chen | 饰 疯七爷
陈莲梅 / Lianmei Chen | 饰 八婶子
史建全 / Jianquan Shi | 饰 四表姐夫
陈强 / Qiang Chen | 饰 一刀刘
宫路佳具 / Yoshimoto Miyaji | 饰 野野村耕二
吴大维 / David Wu | 饰 高少校
梶冈润一 / Junichi Kajioka | 饰 日军曹长
石山雄大 / Yudai Ishiyama | 饰 日军伍长
述平 / Shuping | 饰 国军行刑队长
姜武 / Wu Jiang | 饰 国军行刑队员
姜金才 / Jincai Jiang
石山雄太 / Yuta Ishiyama
山田将之 / Masayuki Yamada
贾幼然 / Youran Jia
王义和 / Yihe Wang
杜世儒 / Shiru Du
周海超 / Haichao Zhou
白云生 / Yunshen Bai
徐海东 / Haidong Xu | 饰 得儿头
长野客弘 / Katsuhiro Nagano
鱼见亮介 / Ryosuke Uomi
◎编 剧 姜文 / Wen Jiang
史建全 / Jianquan Shi
述平 / Shuping
尤凤伟 / Fengwei You
尤凤伟
◎制 片 人 姜文 / Wen Jiang
李丛喜 / Congxi Li
董平 / Ping Dong
王鸿 / Hong Wang
郑全刚 / Quangang Zheng
◎音 乐 崔健 / Jian Cui
李海鹰 / Haiying Li
刘星 / Xing Liu
◎摄 影 顾长卫 / Changwei Gu
赵晓时 / Xiaoshi Zhao
纪建民 / Jianmin Ji
王敏 / Min Wang
◎剪 辑 张一凡 / Yifan Zhang
◎美 术 史建全 / Jianquan Shi
蔡卫东 / Weidong Cai
唐世云 / Shiyun Tang
◎简 介
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中国河北挂甲台村的农民马大三(姜文饰)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过着平静的生活。一个晚上,游击队绑架了日军陆军士兵花屋小三郎(香川照之饰)和翻译董汉臣,把他们捆绑塞入麻袋放在马大三家里,并吩咐马好好看管,几天后的大年三十来带人。马大三和村民战战兢兢地看守两人,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数次发出求救信号,皆被村民化解。半年过去了,村民们担心事情暴露,却又不敢把花屋等放了。
马大三最终被董汉臣说动,把花屋和董送到了日军宪兵队驻地,以换取粮食。日军宪兵军官酒冢猪吉是花屋的同乡。他表面上对马等人客气,但背后指责花屋让皇军蒙耻并殴打了他。宪兵队整队去马的村子里和村民联欢送粮,酒到酣时却乍露杀机。
「G子来了.Dev…step」
https://pan.quark.cn/s/a71b8b2aa326
◎获奖情况
第54届戛纳电影节 (2001)
法国文化奖-年度外国电影人 姜文
第53届戛纳电影节 (2000)
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(提名) 姜文
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 姜文
◎台词金句
◆花溪小三郎:大哥大嫂过年好,你是我的爷,我是你的儿!马三儿:中了中了,别说了。话倒是听明白了,辈分弄岔了,我要是你的爷,你就是我的孙儿,你咋也不能是我的儿啊,明白不?◆我一手一个,掐巴死俩,刨坑埋喽。◆“清朝~八大臣儿~知道不?”“知道~”“知道?”“知,知不道~”“量你也知不道啊~清朝八大臣儿,皇上面前的红人儿啊都斩咧!谁斩地知不道?六爷!”“那还不记恨六爷~?”“不但不嫉恨,换得感恩,那是手起刀落如清风吹过,脑袋瓜落地之后转上九圈面向六爷微微一笑~~吗叫含笑九泉?介就是含笑九圈!!!!◆“我出了村就过了河,我过了河就上了山,我上了山就进了城”“挑那简单的说!”“我不出村哪过河?我不过河哪上山?我不上山哪进城呢?”
◎幕后揭秘
迎刃而上的悲喜剧
2000年,姜文的第二部作品《鬼子来了》一举捧得当年戛纳评委会大奖,引起世界影坛的关注。 2001年法国《新观察家》周刊评价这部电影“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,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。”同年法国《观点》周刊以《霸气与绝技》为题评价姜文,“与他的同胞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,他的风格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,一部推陈出新的电影杰作标志了一位才艺非凡的电影人横空出世。”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将姜文的少年回忆留驻在胶片之上,《鬼子来了》则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。这部电影是我的“前世”
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,我想拍《鬼子来了》,其实是想对自己三十五年来的生活做一个总结,对恐惧、对爱、对死亡的感受。是什么引起恐惧?为了摆脱这个恐惧,是远离死亡,还是接近死亡?这些都是我三十五年来脑子里和心里的感受。我想把它表达出来,正好有这么一个故事,往里面一装,合适。 想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故事并不容易,《鬼子来了》里的这些人,翻译官、鬼子兵、小队长、马大三、村长,他们都不是在他们原有的位置上,都在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位置,又必须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决定。谁能说马大三碰到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?中国人几辈子都喜欢一个错误,为了自己想要的一个结果,明知道它存在的理由不充分不合理,就先找个借口说服自己,然后以为别人也能接受这个理由。马大三就是这样,他以为他养了日本人半年,人家肯定会给他粮食,会感谢他。可别人不是这么想的,别以为别人都会顺着你的思路走。 我看过一本书叫《前世今生》,觉得这部电影可看作是我的“前世”。为什么? 因为拍戏的时候,我跟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有共同语言。我像经历过,我能闻到那股味,能感觉到那个时候的光线。甚至拍戏时我跟演日本兵的日本演员说,这句话你能不能用带有“嘎”的音来说,有没有那种拐弯的语气。他说了好几句意思相同的话,最后我选定了一句。他告诉我那句是大阪的口音、不常用。而他正是演一个从大阪来的兵。我不懂日语,你说我哪儿来的这个感觉?所以,我相信人在某些创作的极端情况下,可能跨越时间。拍片对我就像心理治疗
我夫人对我说,你看,拍《鬼子来了》对你的摧残挺大的,能不能拍点放松的。其实,我每拍一部电影都是为了让自己放松。像鲁迅说的“为了忘却的纪念”。 《贝托鲁奇如是说》里也讲,拍什么东西是为了忘却它。 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和《鬼子来了》这两部影片对我来说就像是心理治疗。把心里的事儿捣腾出来,不单单是有叙述的愿望,是整理出来,在某种状态下表达它,不然我心里越积越多,我得往外掏。还没拍《鬼子来了》的时候,我去了趟日本。到一家卖武士刀的店里去,店里有一把400年的刀,我特想买,但因为它是文物不能卖。陪我去的日本人叫山本,晚上吃饭时他问我,你为什么对那把刀有兴趣?我说,这把刀给中国人带来恐惧,直到现在,摆脱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攥在手里,跟我的手合一,属于我。 在戛纳电影节期间,一名外国记者说,马大三的困境就是我的困境。我喜欢坐在影院的侧面,看观众和银幕的关系。我参加电影节时,觉得《鬼子来了》放映的效果基本上是相同的,在韩国放时,前两个小时大家笑得乱七八糟的,后面一脚踹在了心窝上。色彩本身就是内容
我本人爱看长片,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总觉得不够过瘾。我说拍片就像打仗一样,打仗的目的是赢,不会节约子弹和枪支。《泰坦尼克号》、《拯救大兵瑞恩》都用了好几百万卷胶片,所以《鬼子来了》用48万卷并不稀奇。我觉得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用50万卷胶片,这比例还算可以。 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,其实在拍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时,顾长卫就提过能不能拍黑白的,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和人员设备都不是特别齐全,其实黑白片对摄影师来说是一种挑战。这次在戛纳电影节上人家认为我们的电影来势汹汹,就是认为在今天,有人居然用黑白片来拍黑白片,是对全体影片的挑战。因为很难,不容易拍,你很不熟悉。 为什么这么做?不是形式的问题,而是内容。看过的人都意识到,根据《鬼子来了》的故事,它的色彩本身就是内容。为了影片最后砍头的那抹鲜红的画面,值得将整部电影拍成黑白片。 红色,可以理解为红色的血或红色的旗帜,我们在这上面花费很多时间,当我们看了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场面,再跟纯正的黑白做比较,那种红色显得很淡,缺乏凝重感,甚至有些俗气。 所以我倾向于选用一种超自然的颜色,最后我们借助电脑做到了,它让我看到了我想要的鲜红色。 口述:姜文 记者张悦根据程青松、黄鸥著《我的摄影机不撒谎》相关章节整理 来源:新京报
影片取材于作家尤凤伟的小说《生存》,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,将原著中描写“军民奋勇抵抗侵略”的主题搁置,注重提炼“农民愚昧”和“战争荒诞”的一面,笔锋直指国人弱点,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。该片虽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,但在立意取向、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,因此虽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、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、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,仍被官方封杀。但必须承认,《鬼子来了》是反映“战争与人”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。